隨著人工智能的興起,智慧養老已經成為未來養老產業的趨勢。而在智慧養老領域,服務型機器人會占據一定的市場空間。機器人是一個具象,是一類將多個智能功能匯聚一起的平臺,是未來智慧養老的一個有機組成部分,并逐步成為實現智慧功能的核心媒介。為了切入智慧養老這一領域,許多機器人公司研發了多種產品。
機器人護理床
據悉,這種機器人護理床克服了傳統護理床的缺陷,創新性地提出護理床的床椅分體式設計理念,這種護理床的應用將降低用戶從床上轉移到輪椅時跌倒的風險。
"這種機器人護理床有助于老年人生活自立,提升了受護者的尊嚴。"一家養老機構負責人表示,同時也減輕了護理人員的負擔。
有的機器人,在信息化完善的系統中,可以把老人的身體情況,比如血壓、心跳、脈搏、呼吸、運動情況、睡眠情況等等數據,自動統計記錄分析,然后傳給醫生或者家人。這樣,醫生和家人能夠及時了解老人的身體狀況,一旦發生情況,老人可以得到及時的醫療救助。這樣的管理方式,相比于靠人工每天每周的做測試、記錄、反饋,更科學也更有效。
養老機器人發展步伐需加快
由于我國擁有世界上最大的老年人群體,因此養老機器人潛在需求規模巨大。然而,盡管潛在需求規模巨大,但實際上,目前我國養老機器人的發展還處于起步階段。
一些養老機器人不能順利完成市場化的原因是價格居高不下。比如有一種機器人護理床,功能完善,但是價格昂貴,一張護理床大約要幾百萬元,還需要專門的技術人員做定期維護。在這種情況下,許多養老機構都寧可使用傳統的人工來節省成本。機器人企業則表示,如果市場購買量增加了,成本就能降下來,市場售價也就降低了。養老機構希望機器人產品價格先降下來,機器人企業則希望市場先去購買,這中間如何尋找切入點成了一個值得思索的問題。
養老機器人市場化保險需同行
服務機器人產品不能順利市場化的另一個因素是相應的保險產品的缺位。機器人在使用過程中,會產生各種各樣的不確定因素,為了轉嫁這些不確定因素帶來的風險,就需要保險介入。一些用于養老的服務型機器人和老人打交道,是有潛在風險因素的。比如會移動的機器人可能碰倒老人。這時候如果沒有保險介入的話,經濟補償的機制就無法建立。
服務機器人本身也要需要保險產品。因此,針對機器人的保險產品應該是一種組合式的配套產品。這種保險產品應該既包括針對機器人本身的類似車險的財產險產品,也包括由機器人使用中有可能帶來的人身傷害的人身險產品的復合型保險產品。
結語
養老機器人切實走進百姓生活的還在少數,這里的市場空間依舊廣闊。在技術水平突飛猛進的今天智能化、多功能化、技術高度集成的養老服務機器人將會成為發展的重點,為智慧養老產業增添新的活力。